時間管理工具

不工作跑去研究工具是沒有好下場的。不過 Super Productivity 和 ActivityWatch 用起來都不錯。要怎樣運用徹底監控電腦使用時間得到的數據,才能把生活變成數值管理遊戲?不過總之先記錄,其他問題以後再想。


我想破頭之後總算明白了,我手上的時間管理工具在功課上派不上用場。

待辦清單適合處理繁瑣的工作,但我通常只有四五份功課,根本不需要特意記下來,每一份又要花幾天才能做完,一定要先拆成一個個簡單的步驟,才能放進待辦清單,但沒做過,又怎麼知道任務能不能拆開?空泛地亂拆又沒有用。

這樣一來,似乎根本不需要用什麼時間管理工具,埋頭苦幹一天做完就行了。但「埋頭苦幹一天」太嚇人了,結果只會拖着,永遠不會開始。而且,一天做完的作業質量肯定不好。和寫文章一樣,要每過幾天重新看一次,不斷修改才可以。

靠軟件幫忙安排工作,一邊做一邊分拆任務,把拆開的任務分成很多天處理,每次只做一小部分,減輕內心的恐懼,是最好的做法。但是軟件的排程不會理會截止日期,沒法保證一定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。

説到底,截止日期這個概念本來就是想當然的產物。如果能明確地預測工作時間的話,就直接用那個時間好了。但工作時間當然是無法預測的,只能設一個過分充裕的期限,讓人變得拖拖拉拉。

我理想的時間管理工具該有的要素:

  • 任務隊列,按照緩急輕重和完成的收穫自動安排每日的任務,出現什麼就做什麼,沒得選。
  • 每項任務都是一個文本檔案,因為無論什麼任務都需要寫工作筆記。
  • 遇見複雜的任務可以拆開,形成樹狀分支
  • 任務清單,能觀察自己每個項目的進度,彌補任務隊列把任務拆得亂七八糟,見樹不見林的不足

有了會很好:

  • 能自動打開任務需要的檔案,減少切換的麻煩
  • 遊戲化,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會「叮」的一下加分。
  • 能製作記憶卡,混入任務隊列
  • 時間追蹤,提醒自己不要在同一個任務上花太多時間。

雖然把一大堆工具合併起來用就能滿足上面的所有要求,但如果還是要奢望有一個萬能的合體機器人的話,就只會走上 emacs 的不歸路。怎麼辦,好像很吸引人……


又不小心研究了一會 emacs,因為 orgdown 的語法好像比 markdown 好。練習快捷鍵除了輸入的時候比較爽快沒有什麼意義。我很滿意 vim。過早的優化是萬惡之源。有些人連盲打都不會呢,照樣能寫出好的程序。


記錄浪費了的時間的最大好處不是獲得數據,而是用記錄的動作作為行動的開關,有意識地「浪費」時間。逃避結束的時候同時結束記錄,作為切換狀態的訊號。計時是讓無意義的按按鈕儀式變得有意義的把戲,順帶能了解自己的習慣,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多少逃避的時間。

逃避行為:

  1. 思考抽象宏大的問題
  2. 學習不迫切的知識
  3. 觀看流行的新聞和娛樂影片
  4. 搜尋新的音樂
  5. 發呆、踱步
  6. 無目的地聊天和抱怨
  7. 寫反省的文章
  8. 研究新項目
  9. 重温喜歡的故事
  10. 沉溺幻想

被動地用軟件記錄,或者記錄不會重複的事件都是沒有意義的。


比想象中困難,確認自己的行動狀態不是這麼簡單的,不知不覺間就會切換到別的狀態。

要搞清楚自己的娛樂有多少是需求,多少是逃避,多少是無意識的習慣。


讓人保持理智的技巧往往需要理智才能實行,這個也不例外。就算只按個按鈕也好。連按鈕都按不下去,無法承認自己的行動的時候,就應該休息了。

🌐Check out other language versions!
網站使用 Hugo 製作
模板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