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驗恐懼

胸口附近的脈搏亂了,搏動從胸口之外的地方傳來,有種連心跳的節奏也亂了的錯覺。呼吸變得急促。眼睛呆呆地睜着,盯着空無一物的地方。慢慢放鬆下來的時候又會因為太平靜而不安,冷不丁地倒吸一口氣。手腳肌肉變得繃緊起來,抑制不住想要逃走的衝動,卻沒有真正的危險,只能在原地踱步。即使這樣不安還是不斷累積,食道和喉嚨裏傳來想吐的感覺,但又不是真的會吐,只能跑到廁所裏猛烈地咳嗽。

沒問題的,只是看看成績而已,不會死的,我這樣對自己説。


我有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,感覺其他什麼都無所謂了。


這次準備考試的打擊太大了,到現在都還沒緩過來,加上對未來的恐慌,現在的狀態真的很差。擺脱假期的話,應該能恢復過來的。


接下來是找工作。無論説什麼都很像是個很沒用的人,但總之我就是很害怕。


在現在的世界,恐懼是不是一種無用的情緒呢?沒有辦法讓我們避開麻煩,只會讓我們陷入更危險的境地。在機械學習領域,這叫作視界限制效應(Horizon Effect)。無謂地努力避開眼前的損失,卻看不見未來必將到來的厄運。


一直面對各種各樣的作業和考試,讓我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到,就算看起來像眼前的難關看起來像人生轉折點一樣重要,真正熬過了之後也不會迎來安穩的結局,生活還是會繼續繼續繼繼續續繼續下去。

很少事情是成功了就一勞永逸,失敗了就萬劫不復的。從宏觀的角度看,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什麼我必須要完成的,除了死亡以外的截止日期都是沒有意義的。但從微觀的角度看,在我每天醒來到入睡的這段時間裏,我無時無刻都有想做和應該去做的事情,每一秒都在跨過數不清的截止日期。外部規定的截止日期是無法讓我們明白這一點的。

要擺脱焦慮,就必須認識到,任何事情,我都有做和不做的選擇權。無論事情看起來有多麼重要,也一定有逃避的方法,失敗了也沒有關係。在這樣的前提下問自己,我是想做還是不做?想做的話就試着去做,不想做的話逃避也沒有關係。不要因為想做卻無法行動而責怪自己,因為越是感到羞愧,就越是會逃避。


真要説的話,無用的情緒是羞愧 (shame),因為羞愧讓人陷入自我批評,無法行動,從而帶來更多的羞愧感。要改善自己的行為,只要有罪惡感 (guilt) 就足夠了。雖然我很難想象人怎麼能故意犯下錯誤後,只感覺到罪惡感而不覺得羞愧就是了。反過來説,我很容易想象只有羞愧感但沒有罪惡感的情況,因為如果沒有傷害到別人的話,人是不會感覺到罪惡感的。不過,要是沒有傷害到別人的話,傷害的對象就只能是自己了。

當然,情緒沒有有用沒用之分,情緒是人面對事情的時候,整合了過去自己的經驗,本能做出的第一反應,雖然看上去沒有道理,但事後總能分析出合理的原因,某程度説可以説是最為合理的、不受扭曲的自我。

以錯誤的情緒應對困難,正正是反映了自我價值觀扭曲的部分。無法做到一件看似很簡單的事,正説明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,無論對其他人來説有多麼簡單,就算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困難,做不到就是做不到。缺陷通常是由某些不好的經歷或者是錯誤的觀念帶來的,要是無法承認,就無法改進。

最後更新 2025-04-19 22:48 +08:00
🌐Check out other language versions!
網站使用 Hugo 製作
模板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