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進發佈流程

2024/03/30 21:13

搗鼓了 joppy(用 Python 調用 Joplin 的 API)之後,現在可以直接從 Joplin 生成 Markdown 檔案,無論是發佈還是修改都比以前簡單了。總算能用編程技術做點有用的事了。就算已經寫好了,如果只是放著不看的話是沒有意義的,應該要定期修改檢討才對。

2024/03/30 23:03

如果我用普通地利用依賴系統檔案結構的,像 Obsidian 之類的筆記軟件,甚至是 VS Code,能直接打開檔案編輯,而不是用數據庫的 Joplin,不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嗎?我到底是為了什麼?開源嗎?哈哈哈……

2024/05/28 12:22

讀了讀 joppy 的源碼。其實也不是很複雜。只是調用 Joplin 原有的 API 而已。果然讀源碼才是增長知識的最好方法。

2024/12/27/ 02:21

我把 Joplin 的文章全部導出來,變成純文本檔案了。所有的筆記和文章都可以放在同一個文件夾裏,很容易備份,也可以用 vimwiki 修改。發佈流程沒改,還是會先複製一份到 Joplin 裏才發佈。雖然有點麻煩,但能把草稿的和發到網站上的文章分開算是意料之外的的好處。


文章複製一份不是什麼大問題,但隨手記下的想法還要先複製一份的話就很麻煩。

2025/03/24 22:05

我之前用 Syncthing 同步手機和電腦的 Joplin 筆記。但是 Android 系統似乎限制了 App 從文件夾裡讀取筆記數據的速度,使得同步速度非常慢,手機上寫的筆記要等很久才能同步到電腦上去,所以一直以來,我只用 Joplin App 查看筆記。但是這樣在路上的時間就不能修改文章了。

今天弄好 Joplin Server 之後,同步的速度變得很快,問題解決了。用 Docker 就能把自己的電腦當成服務器用。其實根本不用把資料放在雲端,點對點的同步已經很足夠了。

我現在混用着兩套系統:一部分文章是從 Joplin 匯出的,另一部分則是直接從純文字檔匯出的,哪一種比較好我也說不清楚。問題在於 Linux 上的文件不能保留創建時間。

還有,這讓我發現了電腦連接到不同的 Wi-Fi 的時候會有不同的 IP 地址。不知道 Syncthing 是怎樣讓設備無論在什麼 Wi-Fi 下都能找到對方的。

🌐Check out other language versions!
網站使用 Hugo 製作
模板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