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放假就像個廢人一樣,要花好幾天的心情調整心態,才有開始做事的決心。但時間不等人,截止日期的壓力會逼我做該做的事,既然這樣,一開始就不要放假好了。要做的事堆積如山,我卻提不起勁,這實在很令人煩躁。比起電腦燒掉和錯過考試,這算不上什麼,但因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煩躁,實在令我很煩躁。看吧,這就是個走不出來的怪圈。
哭過一場之後,我突然就很想坐下來寫這篇感想了,簡直毫不費力。無法否認,所謂的狀態好壞,比起心理準備,其實更受身體的影響。
眼白白看着溜掉的光陰,是不會回來的沉沒成本,但心情是學不會經濟學的,保持自己情緒一致比什麼都來得重要,就算能像切換計算機模式一樣,按幾個按鈕就能平復情緒,也只會讓我感到很可悲。
要憑理性控制情緒是很困難的,畢竟情緒的判斷是一瞬間的事,也有化學物質的干涉。不過,情緒不是沒有根據的東西。我們是從經驗判斷自己要表露出什麼情緒的。能説出「此壺已破,看它何用」的人肯定打破了幾十個壺。寫到這裏又開始困了。要乾脆地承認一天什麼都沒做?還是電腦前死死掙扎?這也是個艱難的選擇。因為我每次都會選擇掙扎,所以睡覺總是個更好的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