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學的時候,文學社的老師給我們送了一本日記。
這本日記有366頁,代表一年的日期。每頁有三欄,所以可以寫三年。
這本日記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:假如我在11月26日開始寫作,要寫在 11/26 那頁的第一欄,而第二和第三欄要留空。接下來全部都只能寫在第一欄,直到一年過去,每一頁的第一欄都寫滿了,第二年就下移到第二欄繼續,第三年也一樣。
三篇相隔一年的日記放在同一頁,日記就不再只是是再寫了不想再看的黑歷史。每次寫作,都要把一年後的自己想像成讀者。寫着寫着,就會懂得把事情寫清楚。隱喻、省略、暗示都是沒有意思的,只會讓自己都讀不懂。還有會避免把日記寫成流水賬,也不會拿來發洩空洞的情緒,因為這些樣讀起來一點都不有趣。
這本日記除了有特別的編排之外,每頁還附帶問題,就算一天無事發生,也不愁沒東西可寫。「你拖延了甚麼事情?」「在網上搜了甚麼?」「別人跟自己說的印象最深的話是?」
我想每天都會寫東西的人不多,不過只要有一本標好日期的實體本子,這習慣並不難培養,因為昨天的事情忘記了是補不回來的,格子丟空了就是空了。我偶爾忘記寫,或者日記本沒帶在身上的時候,都要盡快補上去。哪怕只是過了一天,很多事情已經想不起來了。寫得好不好都沒有關係,畢竟日記不用給別人看,哪會像這篇文章一樣難產……
不過,我現在已經沒有繼續寫日記的習慣了。日記本填滿之後,我就乾脆利落地停下不寫了。不過我現在很習慣隨手記下想法,還有用紙筆考慮問題。文字是很方便的工具,只要把腦海裏模糊又轉瞬即逝的想法統統落在紙上,就會變成具體實在、不會消失的句子。要理清思緒,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。
說不定這是件可怕的事,因為誠實地面對自己在想甚麼,把這些想法原原本本地揭露出來,是很令人卻步的。每天都試着寫點甚麼吧,會越來越拿手的。